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老年大学 > 校园风采 > 作品展示
作品展示时间:2014-08-12  来源:  【 |  | 】  【打印

《我的知青梦》随笔---穆利亚

按 语 

穆利亚同志是一个“老三届”知青。现是我校国画(山水画)班的一名非常优秀的、深受广大学员喜爱和敬重的一名老师,“知青梦”给她留下了不可忘怀的永久回忆,同时,也锻炼了她的人品和坚强意志,给她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,体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翻天复地变化,展望美好的未来。

西安光机所老年大学、文明市民学校  关志俊

《我的知青梦》随笔  

(穆利亚)

我是一个“老三届”知青,自幼喜爱涂鸦,却在医疗战线上工作了三十多年,现在退休下来,又拿起画笔,干着自己想干的事,那就是画画。说也奇怪,每当我静下心来,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,想得最多,最难以忘怀的并非在医院工作的三十多个春秋,而是仅仅只有五年的知青生涯,是那段抽不去抹不掉的人生路程。当知青的那段生活,魂牵梦绕地纠缠着我,当知青的那段日子,刻骨铭心地烙在我的心底,这就是我的知青梦。

四十年前,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,我们却面朝黄土背朝天,在那贫瘠的土地上,经受着极为痛苦的煎熬,我们有过理想,有过追求;也有过失落,有过迷茫,更有过悲怆的呼喊,我们曾经稚嫩的身心在那里开始走向成熟。参加工作后,我们不甘人后,我们希望追回失去的时光,我们发奋地学习,勤勤恳恳地工作,在工作岗位上,我们有过不菲的业绩,但上山下乡留下的伤痕却时时刺痛着我们,激励着我们,我们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,我们更珍惜现在的生活。

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,工作之余,我画了多年的山水画,之所以选择画山水,也或许是我对当年插队的宝鸡山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眷恋,那里的沟沟峁峁,山山水水,时常伴随着我的情感,流淌在我的笔端。

现在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,尽管我的画技还很不成熟,但我还是极力想用我的画笔,用我真实的情感,画我的感受,画我的过去,画《我的知青梦》。

在画第一张画《我的知青梦之一 —— 情满于山》时,我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那充满阳光的日子,我们响应号召,满怀豪情,带着一份天真,带着满腔热血,离开父母,离开了从小长大的大城市,到农村去,到山区去,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,去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”。

 

《我的知青梦之二 —— 冷酷的磨练》,然而,现实的生活却与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,一切都不是学校所宣传的那样具有诗情画意。我们所看到的是荒凉的土石山上,坐落着几户破旧的房子,人们衣衫褴褛,表情麻木,白天背粪于高坡,耕作于山地,晚上,油灯如豆,到处都是一片漆黑。在这里,看不到笑脸,听不到欢声笑语,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未解决,这就是我们将要生活的“家”。我们的到来,给这贫困的山区无疑是增加了吃粮负担,我们能改变它吗?最终,我们与他们一样,为吃饱肚子而辛苦的劳作着,“共产主义”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。

 

《我的知青梦之三 ——苦乐年华》,知青的生活是苦涩的,但也有高兴的时候,尤其是在那满山红遍的日子里,看着那沉甸甸的谷穗,金黄色的包谷,我们会与农民一样,享受着丰收的喜悦,盼望着来年不闹饥荒,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在学校时常唱的《丰收歌》,甚至边歌边舞,尽情地疯狂。

 

《我的知青梦之四 —— 路在何方》,比艰苦生活更加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磨难。两年后,曾经和我们在一起劳动生活过的知青,陆续参军,招工,上学,而我们几个因父辈问题“政审”没过关的知青,成为留守者,一年又一年的过着。我们有苦无处说,有家不让回,我们拼命地干活儿,想以良好的劳动表现来洗刷父辈带给我们的“黑锅”,但毫无作用,哪个单位都不愿意要我们这些“可教子女”,我们心灰意冷,前途渺茫,我们大声疾呼,《路在何方》!

 

《我的知青梦之五 ——风雨过后》,我们吞饮了苦酒,也获得了压不垮的筋骨,尽管我们后来走上了形形色色的工作岗位,各逢不同的境遇,但“老三届”所共具有的能吃苦耐劳的精神,始终伴随了我们一生,“有了上山下乡这碗酒垫底,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”,在各行各业里,都有我们“老三届”的佼佼者,我们为此而自豪!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亲身体验了中国最底层社会的劳动者生活的艰辛,从而使我们真正了解了中国国情,“遭遇苦难”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,风雨过后我们更坚强。

 

《我的知青梦之六——永远的风帆》,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。中国的改革开放,奏响了新时代的乐章,也使得“老三届”知青有了大显身手的舞台,只可惜的是,正是大好时机,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却开始退出了历史舞台,进入了退休行列。回首往事,酸甜苦辣全在心头,作为“老三届”的一员,我将永不停息地追赶春天。


附件
相关文档
关闭